来源:理财周报 小编:王滕滕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2日
内容导读: 中信集团曾于2010年5月启动集团整体上市。2014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中信股份借壳中信泰富在香港实现整体上市,中信股份是中信集团为实现整体上市而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就在整个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光大集团所揭开的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另一幕——金融国企改制。
日前,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更名后的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直接控股旗下的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等诸多核心子公司,而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将只控股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再控股光大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至此,历时11年的光大集团改革重组方案落下帷幕,光大保持了最终的完整性,成立3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部解决。”8月4日,在给全体光大员工的信中,董事长唐双宁的激动和兴奋流露而出。
确实如此,光大集团重组方案落地不仅使得光大集团将彻底结束北京、香港两个总部长期无法完全并表的尴尬,而且新的光大集团未来将形成的金融板块的联动力和整合力对于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故事”。
据知情人士透露称,目前,光大集团内部正在进行各项重组事项的落实,重组真正完成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重组改制将是未来光大集团整体上市的第一步,而由于受A股市场不能母子公司同时上市的限制,光大集团未来很有可能选择香港上市。
11年金控梦
在今年2月28日举行的2013年光大银行股东大会上,唐双宁曾以“邦联制”比喻当时光大集团。
唐双宁称,如果说工、农、中、建、交等银行的体制是“共和制”的话,中信集团就是“联邦制”,即控股型的母子公司,而光大集团则是“邦联制”,即不控股的母子公司制,自己这些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引导光大从“邦联制”走向“联邦制”,这种转型很快就能见到曙光。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唐双宁的梦想,早在唐双宁主掌光大集团前,光大集团就开始酝酿改革重组。
2003年,四大行在完成由专业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后,开始启动股份制改革。当时,几近资不抵债的光大集团就考虑以重组破解僵局。
不同的是,最初酝酿重组的动机是摆脱财务的困境,而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组改革方案逐渐浮出光大金融。
2007年8月,唐双宁刚从银监会副主席调任光大集团董事长两个月,国务院即批准了光大集团改革重组方案。该方案将光大集团实业和金融资产相分离,旗下的金融资产成立光大金控。
随后,中国光大实业集团公司即挂牌成立,继承了光大集团所有的实业资产和历史负债。而此后,改革重组方案的另一部分组建光大金控的却迟迟未能落地。
2012年,光大集团曾再次形成了新的改革重组方案。
该方案中提出,光大集团由单一的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由财政部、汇金公司等股东投资的股份制公司。财政部以光大北京总部和香港总部的股权和财政部借款本息作为出资,汇金公司以部分光大银行股权、光大实业股权等作为出资。
据了解,该方案意图通过汇金公司将部分光大银行股权注入光大集团,财政部将光大香港总部注入光大集团,从而实现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并表,光大北京总部和香港总部的合并。
虽然2012年版的重组方案依然成熟,但2013年内,光大金控最终还是未能挂牌。
与此同时,2013年光大集团却“惊心动魄”,光大集团历经银行业前所未有的“钱荒”,8月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至今余波未平,光大银行在市场对银行业一片看空声中逆势进行了第三次H股冲锋,于2013年12月20日如期登陆香港主板,成为2013年亚洲地区(除日本外)最大的IPO发行。
“实际上,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在2013年就已成熟,但由于内外部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动,尤其光大银行H股上市的问题,所以迟迟未能落地。”一位知情人士分析称。
而在光大银行201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唐双宁的发言已让光大金控再次浮现。
2014年8月1日,光大集团的两大核心金融企业——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双双对外公告,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该重组方案框架与2012年版光大集团重组方案基本一致。
据唐双宁称,“此次国务院最终批复的细化方案,标志着自2003年7月开始的光大集团改革重组共组全部完成。”唐双宁的目标是光大集团未来成为一家重点突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管理科学,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金融控股集团。
汇金让出光大银行控股权
按照重组改革的方案,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发起设立。
重组改制后,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的所有境内外机构的全部资产、负债、机构和人员由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继承。
作为发起方,财政部以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的股权、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香港)的股权、财政部对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享有的债权本息作为出资;而汇金公司以持有的90亿股光大银行股份、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及承接的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本息作为出资。
据知情人士称,“此次所批准的是具有实施性的重组细化实施方案,涉及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中投公司等多个机构部门的协调。”
据2014年一季报显示,汇金公司持有光大银行198.5亿股,占比14.24%,为光大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作为光大银行的母集团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仅持有20.5亿元,占比仅为4.39%。
之所以汇金公司能够掌握光大银行的控股权,是源于2007年濒临破产的光大集团为获得汇金公司对光大银行200亿元的注资而放弃对光大银行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地位。
此次重组,从股权关系上看,虽然汇金公司并没有完全退出光大银行,但其让出了90亿股使得新成立的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实现控股。重组后,光大集团将持有110.5亿股,占比约为24.57%,加上光大控股所持有的3.37%的股权,光大集团在7年后重新成为了光大银行实至名归的第一大股东。
而汇金公司重新恢复了其对光大银行“单纯投资”股权性质,退居为第二大股东。
“虽然光大银行的管理权一直由光大集团控制,但汇金公司毕竟是第一大股东,在许多事情上,光大集团反倒显得名不正言不顺,这种尴尬必须解决,因此光大银行的股权梳理对于光大集团的改革重组来说非常重要。”一位接近光大银行的人士表示称。
实际上,在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落地的另一面,也是财政部下属的汇金公司新一轮的改革探索。
“中央汇金公司这几年曾经想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也就是说对金融机构只管资本运营情况,不管人和具体的事情。我们前几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但还不够。”今年4月,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曾分析称。
从2014年起,汇金公司进入第二个十年。据中投公司兼汇金公司董事长丁学东称,“今后一个事情,作为国有出资人的代表,汇金公司将大力推动重点金融机构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找准战略定位,提升国际竞争力。”
2014年4月,光大集团副总经理解植春调任中投公司任副总经理,并任汇金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作为汇金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解植春,也必然会参与到即将逐项执行的光大集团重组之中。
新光大集团
原有的光大集团版图分为北京的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和香港的光大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实体,而在两个集团内部均受财政部直接管理,均有相应的金融板块和实业板块。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个集团都被统称为光大集团,同一高管团队,但两者之间并无任何股权关系,一直以来并表的设想也从未实现。
早在唐双宁进入光大集团之初,就曾对光大集团的管理体制进行过描述,另个独立法人,两个管理总部,但却一套领导班子,同一集团相同岗位但又实行多种分配体系。
“相比中信集团、平安集团,光大集团对于旗下资源的整合和控制力明显弱于前两者,长期以来松散的股权结构,使得光大集团加强金融集团整合力面临诸多掣肘。”上述接近光大银行的人士分析称。
而此次改革重组“两地归一”的架构安排宣告了光大集团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新的光大金控集团已经开始浮现。
从现有的光大集团版图来看,金融版图明确重于实业版图。
据光大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末,光大集团管理资产总额达到了2.54万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84亿元,实现利润374亿元。
而2013年末,光大银行资产总额约为2.42亿元,营业收入为653.1亿元,净利润267.5亿元,分别占到了光大集团的95.28%、83.30%、71.52%。
不仅如此,在证券业务方面,光大集团旗下不断有光大证券、光大控股,而且还参股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保险业务方面,光大集团控股了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基金业务,光大集团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旗下的保德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光大集团持股55%。
此外,光大集团旗下还拥有负责资产管理业务的光大金控资产管理公司、期货业务的光大期货、金融租赁业务的光大金融租赁公司。
2014年7月,光大集团终于完成了对甘肃信托的控股,从甘肃国资投资手中接过51%的股权,甘肃信托也更名为“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至此,光大集团自1995年光大信托破产后一直以来缺少的信托牌照也被补齐。
但从硬件上来说,如今的光大集团无疑是一个真正全牌照的金融集团,而改革重组的意义就在通过光大集团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和梳理,以具备金融控股集团的强大软实力。
“光大集团与光大银行的股权结构关系理清是集团整合资源的实质性的一步。”在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看来,虽然短期而言还未对银行经营层面产生影响,但未来金融行业混业经营将是长期趋势,如果能整合打通银行与集团旗下的保险、券商、租赁、PE投资等之间的业务链条,有望对公司业绩形成实质推动作用。
光大集团方面也称,“下一步将秉承建设一流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为中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探路搭桥。”
整体上市梦圆在即
在唐双宁致全体员工的信中,也提及了光大集团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分别是光大银行、光大实业、光大香港的股权过户股东变更的相关事宜;光大投资管理公司改制;有关新光大集团组建高管团队搭建等事宜。
唐双宁在信中还特别提到,“在此基础上,争取实现整体上市,为百年老店奠定基础。”
其实,光大集团意图整体上市早已不是秘密。在次之前,唐双宁也曾多次表达过此类想法。
2013年1月,光大银行曾对外披露过光大集团重组改革的进展。当时,唐双宁也表示称,光大金控集团力争8月18日挂牌,争取5年整体上市。
虽然此次重组方案落地至今,光大集团及唐双宁还未对外披露新光大集团整体上市的具体时间表,但业内对其上市预期已然形成。
“参考中信集团,未来我们预计光大集团在改制完成之后也将启动其整体上市计划。”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在其研究报告中称。
实际上,唐双宁效仿中信集团的意图已然明显,其第一步是由“邦联制”走向中信集团的“联邦制”。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中信的模式问题。”在今年初的股东大会上,唐双宁曾同时表示称。
国金证券的分析师贺国文也认为,“本次光大集团重组改制是未来光大集团整体上市的第一步,由于A股市场不能母子公司同时上市,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光大集团仍会选择香港上市。”
目前,在光大集团旗下有着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控股、光大国际,其中光大控股、光大国际在香港上市,光大证券在A股上市,光大银行既在A股上市又在香港上市。
中信集团曾于2010年5月启动集团整体上市。2014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中信股份借壳中信泰富在香港实现整体上市,中信股份是中信集团为实现整体上市而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据记者了解,中信集团整体赴港上市的交易已进入最后阶段。
“今年初,中信集团整体上市对中信银行固定值水平的提升效应显著,在当前市场整体改革预期浓厚的大背景下,光大银行有望成为新的银行板块改革概念股。”贺国文分析称。
135791113
2468101214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 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 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 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 深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 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包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东亚银行信用卡中心 宁波银行信用卡中心 邮政银行信用卡中心 江苏银行信用卡中心 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温州银行信用卡中心 哈尔滨银行信用卡中心 花旗银行信用卡中心
我爱卡申请系统经过VeriSign顶级安全认证 京ICP证11062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81号 Copyright 2005-2018 51credi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